1号团队

官方合作招商-1号团队

联系方式:站内留言

友情合作
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天辰娱乐5 > 正文

    赤壁赋关于月亮的名句

    摘要: 本站提供注册、登录、开户、咨询、APP下载等服务。平台拥有合法营业牌照,正规经营,公平公正,24小时在线客服随时为你服务。苏轼描...

    本站提供注册、登录、开户、咨询、APP下载等服务。平台拥有合法营业牌照,正规经营,公平公正,24小时在线客服随时为你服务。

    苏轼描写月亮的名句

    苏轼描写月亮的诗句

    1.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——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
    2.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——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
    3.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——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
    4.春宵一刻值千金, 花有清香月有阴。——苏轼《春宵》

    5.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

    6.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——苏轼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

    7.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。——苏轼《阳关曲·中秋作》

    8.灯火钱塘三五夜,明月如霜,照见人如画。——苏轼《蝶恋花·密州上元》

    9.明月如霜,好风如水,清景无限。——苏轼《永遇乐·明月如霜》

    10.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。——苏轼《阳关曲·中秋作》

    赤壁赋描写月亮的一句诗

    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

    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

    举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

    当看到月亮升起的时候,我的海里便浮现出苏轼《赤壁赋》中的名句

    当看到月亮升起的时候,我的海里便浮现出苏轼《赤壁赋》中的名句: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

  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  前赤壁赋

    [ 宋 ] 苏轼

    原文 译文对照

    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东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间。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。纵一苇之所如,凌万顷之茫然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,而不知其所止;飘飘乎如遗世独立,羽化而登仙。

    于是饮酒乐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“桂棹兮兰桨,击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予怀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客有吹洞萧者,倚歌而和之。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,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

    苏子愀然,正襟危坐而问客曰:“何为其然也?”客曰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西望夏口,东望武昌,山川相缪,郁乎苍苍,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?方其破荆州,下江陵,顺流而东也,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,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,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,侣鱼虾而友麋鹿,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。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知不可乎骤得,托遗响于悲风。”

    苏子曰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而天地曾不能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!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

    客喜而笑,洗盏更酌。肴核既尽,杯盘狼藉。相与枕藉乎舟中,不知东方之既白。

    苏轼《赤壁赋》中表达“月亮有圆有缺但终究没有增减”的句子是哪两句?

    是《赤壁赋》中“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”两句。

    其实苏轼作了两篇《赤壁赋》,后人称之为《前赤壁赋》和《后赤壁赋》。

    其中《前赤壁赋》第四段,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,以宽解对方。该段原文是“ 苏子曰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;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,而又何羡乎!且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,虽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,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

    客曾表示“羡长江之无穷”,又希望“抱明月而长终”,所以苏轼还是拾取眼前景物,从地面上的江水和天空里的月亮说起:“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”?关于江水,苏轼认为“逝者如斯,而未尝往也”,意思是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,作为某一段江水,确乎从这里消失了,而作为整个江水,则始终长流不绝,因此可以说“未尝往也”。关于月亮,苏轼认为“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”,意思是月亮有时圆满,有时缺损,但它缺了之后又恢复圆,这样周而复始,终究无所增减,因此可以说“莫消长也”。

    列举江水、月亮说明去留、增减的辩证关系,作者再归纳到一般的认识原理:“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,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;自其不变者而观之,则物与我皆无尽也。”就是说,变与不变,无论宇宙还是人生,都是相对的。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,岂但人生百年,顷刻即逝,就是向来认定的天长地久,其实也是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曾保持常态;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,则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,其实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。因此,对人生而言,那天地宇宙万事万物,“而又何羡乎”?自然也不必“哀吾生之须臾”了。

   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