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,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、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。从这句话知道了读书学习要谦虚勤奋。
《论语》中阐述谦虚的学习态度的句子:
1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(yuè)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(yùn),不亦君子乎?”
2、 曾子曰:"吾日三省(xǐng)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 传不习乎 ?"
3、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(yǐ )。”
4、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(wǎng);思而不学则殆(dài)。”
5、子曰:“由,诲女知之乎?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6、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从论语六则 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的句子是: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诲人不倦,学而不厌.
求学应该谦虚,正如《论语》中所说的: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该句出自《论语·述而》,原文: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译文:孔子说:“别人的言行举止,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。选择别人好的学习,看到别人缺点,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,如果有,加以改正。”
这句话,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。这体现了古贤人的智慧。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,但更可贵的是,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,而且以不善者为师,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。他的这段话,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、修身养性、增长知识,都是有益的。
扩展资料:
这句话,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,虚心好学的精神。它包含了两个方面:
一方面,择其善者而从之,见人之善就学,是虚心好学的精神;
另一方面,其不善者而改之,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,反省自己,是自觉修养的精神。这样,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,都可以为师。
“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”的态度和精神,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。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,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,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,与人为善,待人宽而责己严。这不仅是修养、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,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。
下一篇:天辰注册-裸眼视力48是多少
发表评论